EXHBITION
東區空間設計擾動計畫
項目:臺北機廠露天吊車臺概念設計競圖活動與展覽
基地:臺北市臺北機廠
合作:大氣設計
參與:周書賢、陳彥蓉、羅廣駿、姚婷婷、吳聲懋、
方筱晴
年份:2019
執行:設計與展覽完成
東區,去什麼趣 Facebook: https://reurl.cc/7XrNEb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MWmwMZQzI
展覽時間:01.15-01.20 11:00-21:00
展覽地點:忠孝復興捷運站2號廣場
東區都市空間概念提案,是透過一系列專家學者論壇與民眾參與工作坊並且透過公部門資源的整合下,對東區都市空間提出一個具有階段性的計畫,這個計畫透過具體的都市空間架構(Urban Framework)的角度來思考,東區的都市空間與開放空間系統,除了透過整體的架構提出都市策略外,也透過景觀元素的整合,從另一個與都市活動與城市人的尺度來縫合都市空間。這個概念提案,主要分為三個都市空間研究,分別為過去台北瑠公圳的歷史含構之下的都市綠廊、連結忠孝東路南北向度的人本大安路與代表東區巷弄文化的後巷都市空間系統。此外,提案建構在近期與遠期的計畫之下,透過不同期程的安排,創造都市空間在近期與遠期的想像。
都市空間概念設計的提案,將回應東區都市空間幾個重要的議題,都市空間的連結性 (Connectivity) 、都市空間的可及性 (Accessibility)、都市空間邊界性 (Boundary)、都市空間的活動性Urban activities)、都市景觀元素的整合性(Landscape system)。透過都市開放空間的整理與分析,找出基地的關鍵議題提出東區都市空間設計準則,藉由發展期程的安排,使都市空間更具有彈性與未來調整性。發展一系列的都市策略與架構,更可以讓東區都市空間的整體性更加全面的思考;同時,透過景觀小尺的系統與綠色景觀廊道串聯,可以使東區都市空間更具有活動性與都市的自明性。
城市濾境 Filterscape
項目:臺北機廠露天吊車臺概念設計競圖活動與展覽
基地:臺北市臺北機廠
合作:大氣設計
參與:周書賢、陳彥蓉、羅廣駿、姚婷婷、吳聲懋、方筱晴
年份:2019
執行:設計與展覽完成
由文化部主辦,實踐大學建築系漆志剛老師策展,舉辦了以臺北機廠露天吊車臺為主要基地的創作展覽-「機械時代的失物招領」。這個展覽集結了臺灣、美國、日本的空間創作者,藉由對臺北機廠不同層次的認識,發掘出六種「物/元素」的空間提案。
展覽時間:08.24-09.08 10:00-16:30
文化部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89302871852775
ETtoday新聞雲: https://reurl.cc/Obbg2D
聯合新聞網: https://reurl.cc/A11lnK
臺北機廠始於1935年,今日的臺北機廠成為臺北市中心的大型工業遺址,在過去長時間的鐵路工業對於基地土壤的汙染,成為現今轉型為鐵道博物館過程中新的基地議題。以「自然地景修復」(Recovering Landscape)為臺北機廠提出階段性的設計構想。透過臺北機廠等待成為鐵道博物館前,將時間重新導入於基地中,且成為一種「修復性的地景」。而這裡所談論的「修復」,除了是物質性上土壤的修復外,更是一種過去臺北機廠之於台北城市記憶上與心理層面上的修復。
基地遺留的工廠痕跡(trace)除了巨大尺度的鐵路與維修廠房外,我們也聚焦於被隱藏並遺留於地表之下的 - 「土壤(soil)」。面對自然與廠房轉型為鐵道博物館過程中,我們提出長期的修復計畫(Long-term recovering project),並以「土壤」、「水源」、「植栽」三個層面(Layers)作為操作主軸,並以「西露天吊車臺」作為驅動廠區修復的心臟。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was completed in 1935. It was the prosperous and modernizing period of the machine age, the era in which city developm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y. However, the factories and machines which marked Taipei’s evolution eventually became massive industrial ruins due to urbanization. For many residents of the city, the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is a downtown secret. After it was designated a national heritage site in 2015, a plan was made to build the Taiwan Railway Museum on its premises.
We proposed a” landscape restoration” plan for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to give a new ec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finition to the old industrial landscape, thus redefining what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is to the city.
LANDSCAPE RESTORATION PLAN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is still a brownfield with suspected pollution, including soil contamina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We have proposed a four-stage restoration plan that uses soil, water and planting as the primary mechanism to purify the contaminated site. The West Crane area would become a water purifying space that combines a museum. During the restoration, some areas will be open to the public. In the future, as the renovation process of the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is gradually completed and it is reopened, it will carry all the memories of the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in the most uncontaminated state possible.
光之原野
項目:第六屆X-SITE競圖─互依/互利/共生/關係/生態系
基地:台北市立美術館
合作:點亮設計(戴松青+邱郁涵+周書賢+劉炳毅)
參與:周書賢, 姚婷婷, 陳彥蓉
年份:2018
執行:設計提案
漫步河岸,清風拂來,點點蟲花藏於青青綠草之間,撥開踩過溫柔搖曳身前的長草,層層草波如浪花般向身側蕩漾而去。
北美館位置近於基隆河和淡水河所夾的河口匯流處,曾經人與自然間這樣美好和諧的情懷唾手可得,如今在都市叢林硬質介面上,我們該如何找回消失的柔軟芬芳?
「光之原野」計劃,試圖在北美館前堅硬的水泥廣場上,暫時性的長出一片青青河邊草。回應這次X SITE「後自然」的主題,我們想要用很人工的裝置,卻帶給人們很自然的體驗;我們想要打破自然與人、自然與城市之間,一直以來二元性的劃分。其實絕大多數的人們看得見的自然景觀都有人工的介入的痕跡,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我們選擇以全人工的方式來表現自然的意象,使觀賞者在心中反思人工與自然的模糊界線。我們認為美術館做為一個人文產物,其關鍵的生態地位,應該提供美感體驗,喚起人們心中對自然的記憶與嚮往,帶著這份感動走離開美術館時,我們會主動在生活環境裡,尋找、創造、保留這些美麗的質感。
我們的裝置從最上面的平台向中山北路方向推伸,打破原本階梯的連續性,人們由第二層階梯上到我們裝置的平台後,直接置身於一片由彩色塑膠管組成的波紋起伏的原野中,像一片色彩繽紛的星光大道。幾片躺椅落在草原的低處,或坐或臥於其上,彷彿徜徉在自然的懷抱;另有三個吊椅懸於草原之上,輕輕擺盪,腳尖輕點彩色管子,任其與之搖曳,好不愜意!更美的是在夜間,我們點亮塑膠管和透明試管裡的LED燈,讓它變身為最五光十色、迷離夢幻的光之原野。
除了延伸35公尺長的平台之外,在美術館出入口前設置一個鋼架,多個反光金屬片組成一曲面由架上垂吊而下。在鏡面的反射下,把有限的原野變成了無限的延伸;把平面的裝置變成了包覆觀者的立體空間;把介入者和涵構融於一處,種入觀者眼中。
我們期待,自此,「後自然」如是生於眼中,發芽心田,長於你我之間。